自隋朝創立科舉考試,歷經唐宋直到明清,延續了1300多年。但在科舉歷史上,有些人金榜題名做狀元,并不是因為成績特別優異,而只是因為皇帝或主考官特別看中了他們的名字。歷史上的狀元常常出現“名字比成績更重要”的奇聞趣事。
唐睿宗景云三年(712年),是一個改過三次年號的奇特年份。但睿宗仍感到“景云”不太吉祥,所以沒過多久就將年號改為道家氣味頗濃厚的“太極”。到了八月間,睿宗傳位給兒子李隆基,李隆基又將年號改為“先天”,也頗有道家味道。因為唐代的皇帝姓李,與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子同姓,因而附會自稱是老子的后代,因而道教在唐代十分受重視。這一年錄取的狀元常無名,就因名字與道家頗有關系而沾了光!暗揽傻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,天地之始;有名,萬物之母!边@不尋常的名字出自道教重要經典《老子》的第一章,在信崇道教、尊崇老子的時代,這個名字特別討巧,因而一下子被看中成了狀元。但靠名字而成為狀元,基礎畢竟不牢靠,此后他并沒有做出什么成績,始終只是個無名之輩。
明洪武十八年的狀元本應是花綸,但等到拆號唱名的時候,朱元璋卻說自己夜做一夢,狀元姓丁,不姓花。主考大臣們隨即翻閱試卷,找出個本是太學生、名次較后的丁顯。朱元璋說,姓丁名顯,自然應“顯”。本來毫無希望的丁顯竟成了狀元。這個幸運的丁顯,與朱元璋并非沾親帶故,也不曾寫過驚人詩文,朱元璋是否真有如此一個夢也難以查考。從多種史料推測,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朱元璋晚年多猜善忌而又自以為圣明。他猜忌大臣,很多功臣武將因此不得善終。他懷疑閱卷大臣玩弄把戲,拉私人關系,所以特地挑出個丁顯,以顯示自己至明至圣,洞察一切?尚Φ氖,這個丁顯后來也沒有“顯”示出多少才干。[本文共有 3 頁,當前是第 1 頁] <<上一頁 下一頁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