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我國傳統婚嫁習俗,女孩出嫁,父母都要為其置備一份或豐厚或別致的嫁妝,古人亦是如此。
蘇轍嫁女:幾乎傾家蕩產
宋代人嫁女兒陪嫁甚豐,與歷代相比,財富相對富足,于是就很要面子,做什么都講排場,所謂“風俗奢靡,日甚一日”。在嫁妝方面更是花樣百出,不僅有家具、首飾、銀子,還有土地和房子。宋徽宗初年,蘇軾的弟弟蘇轍要嫁女兒。為了給女兒籌辦嫁妝,兩袖清風的蘇轍不得已賣了他在河南新鄉購置的一塊良田,湊了九千四百貫錢讓女兒帶進了婆家。當時的一貫大約相當于現在的三百塊錢。那么九千四百貫就相當于現在的兩百多萬元。也難怪蘇轍在自己的筆記里說,他這是“破家嫁女”,為了給女兒辦嫁妝,老爸耗盡了畢生積蓄,幾乎傾家蕩產。
范仲淹嫁女:嫁妝比彩禮多
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學家范仲淹,曾任當時最高政務長官。范仲淹發跡之后,一個人把整個家族都承擔了起來,家族里不管誰家辦紅白喜事,都是范仲淹出錢資助。范仲淹還定了一個規矩:凡是族里女孩出嫁,嫁妝都要比男方的彩禮多一些。當他自己嫁女兒時,不僅陪送了田地,而且嫁妝要比親家給的彩禮多一倍,用他自己的話說,就是不能讓女兒在婆家受委屈。
唐伯虎嫁女:發揮個人特長
明代才子唐伯虎膝下有一女,視如掌上明珠,女兒行將出嫁,潦倒落魄的他卻無錢置備嫁妝,特意以梁鴻、孟光的故事為題畫了一幅《舉案齊眉圖》,并在畫上配詩相贈:“婚姻何必求奢華,金屋銀屏眾口夸。持家倘使失勤儉,妝奩賣與別人家!贝水嫼髞砭谷粌r值連城,大官貴族紛紛出高價索求,但小夫妻最終也舍不得出讓。
鄭板橋嫁女:簡樸低調淡然
“揚州八怪”之一的鄭板橋是清代著名書畫家和詩人。他一生為官清廉,兩袖清風,在女兒出嫁時,他一反大操大辦的傳統,特意以一幅蘭竹圖作為嫁妝以示慶賀,并題詩一首:“官罷囊空兩袖寒,聊憑賣畫佐朝餐。最慚吳隱奩錢薄,贈爾春風幾筆蘭!
何紹基嫁女:一字處世箴言
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得知女兒在備辦嫁妝后,特地從京城寄回一只箱子。大喜之日,女兒打開箱子一看,十分驚訝,原來箱內空空如也,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寫著一個大字:“勤”。小夫妻頓時領會了父親的良苦用心,于是,一字嫁妝便成了治家處世的座右銘。
其實,無論嫁妝是豐厚還是簡樸,都寄托著父母對女兒深沉的愛,值得當代人借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