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名的風氣又有向電視劇蔓延的趨向!墩鐙謧鳌穭偦鹆艘幌,此前的《宮》便搖身一變成了《甄嬛前傳》;《懸崖》熱播了,此前的《雪狼》便成了《懸崖第二部》!鹅F都》則差一點被改成《烽火佳人》,編劇和導演強烈反對才作罷?磮蟮,改片名似是電視臺的行為。有業內人士透露說,之所以如此,主要原因還是電視臺希望能博得眼球,通過追風或炒作,以提高收視率和影響力,借著剛剛播完的熱門劇的影響力“抱大腿”、搭順風車。
其實,我們這些業“外”人士也會想當然地這么認為,這里面委實沒有什么猜不透的玄機。而且我還會進一步想當然地認為,改片名是今天各地非常熱衷的改地名、改校名做法,終于對電視臺給予了“啟發”的結果,是它們產生了“示范效應”。時至今日,有多少地方是通過改名來提高所謂知名度、以期發展經濟的?數一數的話,怕要開列一份長長的名單了。想改就可以改,無需征求轄區人們的意見就可以改成,這也是咱們的一個特色吧。只是一不小心,不少原名的文化味道沒了,盡皆風景名勝、土特產什么的赤裸裸披掛上陣,倒是對那個地方的“特征”一目了然了。
改校名的動機稍異之,至少與經濟沒有直接關聯,大約主要是視聽上的感受,諸如“學院”變“大學”、“專業性”變“綜合型”之類,當然最大的誘因是“升格”。只是這里也有一不小心,就是有些本來響當當的名牌高校改名之后貌似野雞大學。改名成為彌漫神州大地的一股風氣,吹到電視臺,使他們也以為找到了新思路可以說自然而然。
既然那么多地方、學校已經改名了,好多改的日子也不短了,余以為足可以做一個研究課題了,就是綜合“計算”一下改名的得失。在改之前,大家不是都抱著小算盤噼噼啪啪地算了筆賬嘛,比方有個地方把珠子撥了幾撥,不知怎么就得出改名后品牌價值100億的結論,現在可以“兌現”一下了。改之后,究竟是得大于失,還是失大于得,弄清這個問題,就能夠弄清大家樂此不疲的舉動究竟是戰略取向,還是純粹瞎胡鬧。倘屬前者,則躍躍欲試的地方無妨繼續改下去;倘屬后者,則改名風可以“斯速已矣”。感覺上——沒有經過調查研究——如今太多的改名,不是在追求實在的“本”,而是在追逐花哨的“末”。僅僅改一下名目,與“換湯不換藥”相去多遠?南朝劉宋時的蔡興宗說過:“改之以名而不以實,雖主意欲為輕重,人心豈可變邪!”他說的雖然是官位改名,但其“原理”完全可以推而廣之。
不久前,福建泉州港三個港區并入湄洲灣港區,對這個世界航海史上標志性名稱的即將消失,泉州百姓不答應了。福建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,最后決定保留。這是“泉州港”稱謂之幸,某種程度上也是文化之幸。對那些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地名的保護,這無疑是一個范例,對遏制隨意改名定有裨益。日前,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王衛平就《甄嬛前傳》等現象回應說,電視劇改名播出需要向廣電總局報批。我覺得已經播出了的電視劇,無論基于何種理由,都不應該再改;地名、校名亦然。名字誠然只是一種代號,不是絕對地不可以改,但像近幾年這樣大行其道,為改而改,不是太烏煙瘴氣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