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云:“賜子千金,不如授子一藝;授子一藝,不如賜子好名!庇纱丝梢娒謱θ说闹匾。
事實上,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符號,更是折射歷史、區別地域的一面鏡子: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“淑蘭”、“富貴”,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“紅軍”、“建國”,再到現在的“佳怡”、“子豪”——以1978年為界,記者聯合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號碼查詢服務中心,統計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今各個時代北京人叫得最多、最俗的名字,走訪相關姓名專家,透視改革開放前后70年北京人名字的規律,從細微處追溯歷史的腳步。
建國前
女名恪守三從四德 男性起名祈禱富貴
時代名人: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(1937出生)
乒乓女國手楊素芬(1939年出生)
●專家分析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姓名研究專家、青年政治學院博士王大良分析指出,守婦道、遵從三從四德是那個時候社會對女性的基本要求。
而封建社會中人們希望自己孩子能擺脫貧困,過上富裕的生活,所以男孩子的名字叫富貴、有福之類的就比較多。
更早一點,在科舉制度盛行的年代,家長們都喜歡用應魁、登榜、登第、登科等名字,希望孩子能夠博取功名。
數據統計
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俗名
男性
明、忠、貴、振華、王義、榮、金生、林、富、有福
女性
淑蘭、淑珍、秀英、淑琴、秀蘭、淑敏、秀珍、桂、素、云
[本文共有 5 頁,當前是第 1 頁] <<上一頁 下一頁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