害羞就是在面對新情境和陌生人時,往往會顯得靦腆、容易受驚、膽怯、猶豫或過分沉默。就心理學觀點而言,它是屬于我們人類的一種自衛策略。就發展觀點來看,它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行為特質。為此,不難了解:害羞在兒童行為中是極為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。據統計有1/5的兒童天生就害羞,有一部分兒童是有一段時間害羞,大約有一半兒童到六歲還害羞。
一、害羞心理的發展階段
1歲以前的孩子不太會認人,情緒表現也不夠細膩,很少會出現害羞的問題。而1歲~2歲半的孩子,因為開始有機會接觸新環境、新人群,可以去分辨出熟悉或陌生,在這個時期害羞是很正常的,漸漸的隨著年齡增長,害羞的情形也會慢慢改善。
為了避免孩子容易害羞,父母可以在孩子1~2歲半的時候,積極去營造孩子與人相處的機會,并建立愉快的經驗,如此便可減少孩子出現害羞氣質的機會。
二、害羞心理的不利影響
孩子的害羞氣質,對未來的學習或職場表現,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。像是在學校里,孩子可能因為害羞不敢發言,無法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;同學間的相處,也容易被誤認為是態度冷漠、奇怪,造成人際關系緊張;長大求職的時候,也容易影響面試表現、同事之間的相處等。
三、害羞心理產生的因素分析
害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除了先天的如此外,還有以下原因:
1.自我意識開始發展,怕別人不尊重自己,對自己不友好;
2.自我評價低,怕別人說自己能力差,盡量躲避;
3.有陌生人焦慮。一般來說,五六個月到一歲半,這個現象比較重,但有的孩子會推遲出現或延續長久,到兩歲以后還有表現,你的孩子可能屬于這一類;
4.可能有“預見”,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,受到過欺侮,不愿和他們玩,表現出退縮等。
四、改善害羞氣質的教育原則
從許多研究和臨床的案例中不難發現,造成孩子害羞的原因,除了先天因素之外,“缺乏自信” 也是重要因素。因此,建議父母不妨參考下列方法,增進孩子對自我的肯定,來改善害羞的表現。
[本文共有 2 頁,當前是第 1 頁] <<上一頁 下一頁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