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媽媽生出的寶寶都是早產,早產兒在活產嬰兒中的發生率為5.6%,美國為7.1%至17.9%不等。國內報道早產兒死亡率為12.7%~20.8%。隨著醫療護理技術的提高,早產嬰兒的存活率已經有所提高,但其日后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較正常足月兒差。
早產兒護理要點1:減少疼痛的刺激
疼痛對新生兒,特別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產兒和危重兒,可造成一系列的近階段和遠期不良影響,應造成臨床重視,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。包括:
護理時盡可能減少操作;
在執行侵入性治療如打針、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時,應給予肢體支持(一手握住嬰兒的雙膝將雙腿靠近軀體,另一手掌輕壓上肢使其靠近前胸)使其形成屈曲體位; 盡可能減少對肢體的捆綁;在去除膠布、電極等粘貼物時應使用去除劑以減輕不適感;
撫觸、非營養性吸吮(安慰奶嘴)也能減輕疼痛感;必要時使用止痛劑。
早產兒護理要點2: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
1、由于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,皮下脂肪少,體表面積相對較大,產熱不足,散熱增加,引起早產兒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。
2、適中的環境溫度能令早產兒維持理想的體溫,早產兒室的溫度一般應保持在24℃~26℃,相對濕度在55%~65%,并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、成熟度及病情,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。
3、早產兒的中性溫度(是指能保持早產兒正常體溫,而新陳代謝率最低、耗氧量最少的一種最適宜的環境溫度)一般在32℃~36℃之間,體重越輕者,周圍環境應越接近早產兒體溫。
4、因而,早產兒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,體重1001~1500g者,箱溫應在32℃~34℃;
5、體重〈1000g者,箱溫應在34℃~36℃。
[本文共有 2 頁,當前是第 1 頁] <<上一頁 下一頁>>